15年5批援青人兑现“海北所需 山东所能”承诺
15年5批援青人兑现“海北所需 山东所能”承诺
15年5批援青人兑现“海北所需 山东所能”承诺
一个黄河头一个黄河尾(wěi),对口支援的纽带将鲁青两地紧紧连在一起
在海拔(hǎibá)3000多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,从村庄到企业,从医院(yīyuàn)到幼儿园,“山东援建”四个字都十分醒目。
这是山东援青的(de)印记,亦是两地情谊的注脚。
一个黄河(huánghé)头,一个黄河尾,因为对口(duìkǒu)支援的纽带,鲁青两地紧紧连在一起。
2010年1月,党中央作出对口(duìkǒu)支援四省藏区的重大决策(juécè)部署,山东对口支援海北州的大幕就此拉开。
海北(hǎiběi)所需,山东所能。15年来,30多亿元的(de)援助资金、五批干部人才(réncái)的倾情奉献,转化为了高原上的一个个产业项目、一项项民生成果。
祁连山下,门源回族自治县(ményuánhuízúzìzhìxiàn),清澈的冰雪融水和山泉冷水,源源不断地汇入山东援建的冷水鱼繁殖与育苗基地(jīdì)。
门源县山泉冷水(lěngshuǐ)储量大,且常年水温不超过18℃,水质没有污染,适合冷水鱼(yú)生长。“把(bǎ)资源优势转化(zhuǎnhuà)为产业优势。”2017年,山东援青干部经过考察和论证,认为门源发展冷水鱼产业前景广阔,于是整合4000多万元资金建设繁育基地,并引入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撑。终于,首批门源产虹鳟鱼苗在2019年成功(chénggōng)发售。
门源孵化、山东养殖(yǎngzhí),一场(yīchǎng)“陆海接力”也随即展开(zhǎnkāi),为基地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。2023年,基地与山东一家养殖公司签订了供应协议。为把产业继续做(zuò)大做强,2024年,援青团队又引入青海国投(guótóu)集团,打造出集育苗、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,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超5亿元。
门源县繁育基地孵化的冷水(lěngshuǐ)鱼。
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,也(yě)是山东援青的重点领域。
在海晏县(hǎiyànxiàn),青稞(qīngkē)(qīngkē)田随山势起伏、向远处延展。青稞这一高(gāo)原谷类作物具有高蛋白质、高纤维、高维生素、低脂肪、低糖等特点,但以前当地缺少对其进行(jìnxíng)精深加工的企业。如今,在山海情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,青稞被加工成了青稞面条、青稞米、青稞菊花茶、青稞代餐粉等多种产品。
山海情(qíng)公司总经理李广凯是山东临沂人,曾在青海当过兵。2023年,公司通过山东援青招商引资落地(luòdì)海晏县绿色文化产业园,投资1170万元建设了高原农作物加工生产(shēngchǎn)车间。目前,公司与山东500多家商超达成合作,在西宁(xīníng)、深圳等地也设有直营店,还进军电商,让“高原珍宝”走上更多家庭的(de)餐桌。
拉洞台村吃上“旅游(lǚyóu)饭”
在祁连县扎麻什乡河北村,畜牧养殖是基础产业,但牧民自有的牲畜(shēngchù)棚圈面积小且(xiǎoqiě)设施简陋(jiǎnlòu),难以(nányǐ)抵御高原严寒,羊羔存活率低成为他们的心头病。而今,山东援青投入1000万元建设的一座座生态环保羊棚,解决了这一难题。
“新羊棚保暖性强,羊羔的成活率(chénghuólǜ)基本能维持在99%,牧民增收有了保障。”祁连县委政法委派驻河北(héběi)村第一书记郭军春说(shuō),每个羊棚的租金为1800元,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超过10万元的收益。
在山东援助下,不仅传统一产焕发生机,新(xīn)产业、新业态也在海北州的(de)乡村开花结果。
在祁连县八宝镇境内,卓尔山静静伫立,这是祁连山脉中一处集丹霞奇观与草原柔情于一体的秘境。拉洞台村(táicūn)就在卓尔山脚下,然而,早年间(zǎoniánjiān),守(shǒu)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,村民却富不起来。“以前,村庄破烂不堪,游客赏完景(wánjǐng)就走了,留不下人。”拉洞台村党支部书记麻(má)福海回忆。
近年来,随着(suízhe)2000万元山东援建(yuánjiàn)资金的注入,拉洞台村有了大变化。麻福海说,1200万元整治了村庄整体风貌,800万元新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配套(pèitào)设施(shèshī),带动村庄60余家民宿提档升级,2024年旅游旺季入住率(rùzhùlǜ)达90%以上,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以上,大家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
果洛藏贡麻村(gòngmácūn)的帐篷营地项目。
乡村旅游产业同样迈上新台阶的(de),还有位于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,这里由山东援建的帐篷(zhàngpéng)营地就要开门迎客了。据海北州委政法委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张明介绍(jièshào),山东援建了帐篷、骑马体验区(qū)、射箭体验区、游步道等。
“给村集体的分红每年保底10万元,然后每年往上递增,从净利润的10%一直递增到50%。”青海光岳澜镜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鲍修生是山东人,在山东援青的牵线搭桥下,今年1月到此(cǐ)承接运营(yùnyíng)帐篷营地项目。除了给村集体带来收益外,这个项目也(yě)将为村民(cūnmín)带来就业增收的新渠道、新机遇(xīnjīyù)。
海北州有了三级(sānjí)综合医院
在刚察县沙柳河镇,一(yī)栋栋新楼房正在加快建设中。这是(zhèshì)青海湖水位上涨淹没区农牧民住房搬迁改善工程项目,一标段(biāoduàn)的4栋楼预计将在不久后交付使用。
“青海湖周边地区雨量充沛,青海湖水位逐年上升,导致刚察县境内牧民(mùmín)的草场被淹、生产生活(shēnghuó)设施受损。”刚察县住房(zhùfáng)城乡建设(jiànshè)和交通运输局村镇办负责人(fùzérén)郑国星(zhèngguóxīng)介绍,住房搬迁改善工程总投资6310万元,其中山东援建资金2000万元。项目共计划建设住宅10栋192套,配套停车位、充电桩、老年人“幸福食堂”及休闲广场等。
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15年来,山东援青工作精准发力,在住房、医疗、教育(jiàoyù)等(děng)领域,着力解决海北州群众的急难愁(chóu)盼问题,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。
今年4月,位于门源县的(de)海北(hǎiběi)州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验收,实现海北州三级综合医院零的突破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(néng)享受高质量的医疗(yīliáo)服务。而这背后,离不开山东(shāndōng)援青医疗团队的持续努力。目前,医院共有山东援青医疗人才51名,涵盖临床、护理等各个专业。
“我们都非常信任(xìnrèn)来自(láizì)山东的医生。”门源县泉口镇东沙河村村民胡成玉(húchéngyù)说,他的家人三年前得病,他们(tāmen)只能去西宁做透析,因为一周需要透析三次,所以需要在那里租房子,一年下来光房租就得支出1万多元。而现在,20分钟就能到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。
在刚察县(gāngcháxiàn)藏城幼儿园(yòuéryuán),孩子们的(de)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幅改善。幼儿园园长曹正龙介绍,幼儿园的附属设施是用山东600万元援建资金建设的。此外,在山东援青的帮助下,该幼儿园与聊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(bāngfú)机制,保教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。
(大众新闻记者(xīnwénjìzhě) 毛鑫鑫)
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